欢迎来到沧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

职教动态

发挥老科协专家优势 助力沧州旱碱麦特色产业发展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老科协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6日 点击数: 字号:【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三角洲考察调研时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老科协,发挥老专家技术优势,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组织退休老专家对我市盐碱地情况进行调研,积极参与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助力沧州旱碱麦特色产业发展,认真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一、深入研究沧州旱碱麦的特点,为更好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我市运东麦区地势低平、淡水资源极度匮乏。土壤土层较厚,耕性良好,以潮土和盐化潮土为主,瘠薄盐碱。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受水资源的限制,始终采取雨养旱作种植模式,在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打造,一类具有抗旱耐盐碱的小麦得以生存,生产了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旱碱地小麦,人们俗称叫“旱碱麦”。

为了沧州旱碱麦,沧州职院老科协会员赵松山、张宪营、张焕英等老同志退休前扎根在地盐碱地,做了一辈子旱碱麦品种选育工作,提升了旱碱麦质量和生产能力。退休后,他们仍继续继续开展抗旱耐盐碱小麦育种与示范工作,为品种推广而忙碌。他们根据多年育种经验,深入分析研究盐碱地小麦生产情况,明确了沧州旱碱麦定义及特点。

沧州旱碱麦实际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经过多年人为打造而形成的商品小麦。是指在运东滨海潮土区旱作种植,具有抗旱耐盐碱优质特性的一类品种生产的中强筋优质小麦,通称为沧州旱碱麦。

沧州旱碱麦的突出特点,籽粒饱满,白粒硬质,光泽透明。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14%以上,湿面筋含量30%以上,属中筋优质小麦。据检测:微量元素,钙、钾、铁、锌含量分别为36mg/100g、201mg/100g、3.9mg/100g、1.75mg/100g,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钾、铁、锌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旱碱麦出粉率在76%左右,面粉具有优异的理化特性和蒸煮特性,加工的面食麦香浓郁、绵软劲道、口感舒适,具有独特风味,备受群众喜爱,得到市场充分认可。

旱碱麦是我市经多年打造的特色区域优质小麦品牌,是绿色优质高档食品的原料,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旱碱地小麦生产,在我市运东旱碱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明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意义更大。它不仅适合我市运东广大盐碱麦区,在环渤海湾滨海潮土区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二、助力旱碱麦新品种选育及开发

赵松山研究员长期从事冬小麦遗传育种和抗旱耐盐节水高效栽培研究,主持育成沧麦6001、沧麦6002、沧麦6003、沧麦6005等耐盐碱品种,至今仍为旱碱麦主栽品种。退休后利用专业特长,受聘于中国科学研遗传发育所李振声院士课题组,继续从事抗旱耐盐碱小麦育种工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结合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建立高效的小麦耐盐性状改良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改良小麦耐盐、耐旱等农艺性状,育成耐盐抗旱小麦新品种“小偃155”在黄骅市李子扎旱碱麦区大面积示范,实现亩产411公斤。专家组鉴定认为,尽管受到冬季特强寒潮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2023年“小偃155”仍表现出突出的抗逆高产特性。有力地支撑了我市旱碱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我市水资源奇缺,土壤盐碱严重,近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的现实,通过抗旱耐盐优质高产小麦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以种适地是盐碱地资源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

三、着力力解决生产问题,促进旱碱麦丰产丰收

近年来,沧州职院老科协组织老专家,深入旱碱麦区指导旱碱麦生产,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沧州市农科院院长阎旭东研究员长期驻扎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旱碱麦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创新出春季肥料水溶追施技术,让旱碱麦在干旱时也吃上“营养餐”,有效解决了干旱追肥难及后期易脱肥的问题。研究团队创新集成“六步法”旱作栽培技术,通过品种选择、重施基肥、缩行增密、重度镇压、春季追施水溶肥、一喷多防,实现了旱碱麦高产稳产。相继在黄骅、沧县等地的盐碱地上进行示范,大幅提高了旱碱麦亩产,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2024年度河北省农业主推技术。旱碱麦“六步法”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在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去年麦收经专家检测,亩产量高达411公斤。这虽是小面积示范的产量,但让我们看到了旱碱麦的增产潜力。

沧州职院老专家技术团队多次深入旱碱麦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旱碱麦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4月5日小麦进入拔节期,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期,针对旱碱地小麦不易追肥和病虫害多发问题,提出了小麦叶面肥和病虫药剂喷施,实现药肥混施,一喷多防,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进入5月份是小麦选种的关键期,老专家技术团队先后对青县垦丰种业、黄骅昌建种业、德润农业、沧市良棉种业等单位旱碱麦主推品种沧麦6002、6003、6005品种保纯问题进行指导,建立穗行三圃提纯复壮,保持种子纯度。

2023年小麦播种期严重干旱,旱碱麦不能正常播种,10月17日去黄骅后仙庄参加旱碱麦播种会商,介绍了抗旱播种技术。11月5日降雨后,去南大港农场对晚播旱碱麦进行技术指导。

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沧州职院老科协组织专家积极组织科普宣传活动,开展技术培训。2023年先后12次深入旱碱麦区指导旱碱麦生产,完成小麦技术培训16 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农民1040人次,主要培训场次和内容:2023年4月18中捷农科所技术授课,“沧州旱碱麦及配套栽培技术”,参加人数120人。2023年9月26日,沧州市农业技术站组织运东各县在黄骅宾馆技术培训,主讲“沧州旱碱麦产业及品种”,参加人数150人。

职院老科协派出赵松山、孙锡升协助沧州市老干部局电视专题片“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录制,并接受沧州市青年联合会 “沧州旱碱麦专家访谈”直播,普及科学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沧州职院老科协副秘书长席国成研究员2024年3月2828日,到黄骅市进行旱碱麦调查及技术指导。提出晚播旱碱麦要以促为主 首先,麦田进行镇压,保墒保肥,防止倒春寒;其次,在小麦起身期进行一喷三防,防止病虫害及麦红蜘蛛危害。

2024年3月30日,席国成研究员跟随沧州麦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沧县科晟农业公司旱碱麦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此时,该公司5300多亩旱碱麦已经逐渐进入拔节期,通过实地查看席国成拿出指导意见。小麦拔节期主要特点:主茎的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2CM。旱碱麦此时管理措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此时,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小麦已经进入了穗分化时期,要加强肥水管理,促使大孽成穗率,提高亩穗数;第二,防止土传病害侵入传播,使用一喷三防;第三,防止倒春寒。通过使用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喷施,提高小麦的抗逆性;第四,不能再使用除草剂和化控剂(缩节安、矮壮素等)。

2023年5.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旱碱地麦田,了解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及发展情况。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战略考量,也是对我市旱碱麦产业发展的肯定和重视。

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指示,发挥老科协技术优势,摸清旱碱地家底,研发综合改良技术,培育更多更好的旱碱麦品种,不断提升旱碱麦质量和生产能力,开发旱碱麦绿色优质农产品,满足人们对高档农产品的生活需求,真正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