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沧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

科研管理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老科协 “旱碱麦与苜蓿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在沧县科晟公司揭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6日 点击数: 字号:【

2024年5月20日,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积极响应“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的主题号召,积极谋划沧州市老科协倡导的2024年科普之夏活动,协会会长刘炳炎带队,会员姚增明、席国成、孟中华4人赴沧县开展“科技走基层农技在行动”主题活动,旨在通过走基层,为涉农组织出主意、想办法、促发展。老科协一行实地走访调研了沧县十大乡村振兴农业龙头企业--沧县科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公司旱碱麦与苜蓿种植基地进行考察指导,并举行了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科普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沧县科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邱洪江、总经理施文芳等出席授牌仪式。

老科协一行与科晟公司领导举行了座谈会,与会双方分别介绍了基本情况,并在旱碱麦、苜蓿种植开发、产品加工、畜牧养殖、测量培训、无人机培训、智慧农牧业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科晟公司将作为学院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学院师生与公司相关人员共同探索基地旱碱麦、苜蓿的种植与产品开发、智慧牧业发展等。

会谈期间,沧县科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领导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并着重介绍了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该公司在政府引导下承接了万亩苜蓿和旱碱麦项目,该项目建设总规模11320亩,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实施地点在汪家铺镇的云河堤村、施家堤村、于庄子村、汪家铺村、端庄子村、董家庄村、彭店村、瓦仓村等8个村,2023年流转土地8053亩,2024年流转土地3267亩,共计约11320亩盐碱地。其中5210亩种植旱碱麦,6110亩种植苜蓿。

苜蓿具有耐旱耐盐碱的特性,非常适合项目所在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苜蓿最佳收割时期为初花期,20239月种下的苜蓿,如今第一茬刚刚收割完毕,正在进行收割后的施肥、灌溉,年内还可以收获4茬。到2025年,预计亩产量能达到3吨左右,每亩收益可达3000元。之后,公司技术顾问席国成带领大家来到5210亩旱碱麦基地,查看了小麦的长势情况,席国成介绍说:昨天晚上经历了一场风雨,咱们的旱碱麦没有倒伏,小麦正处于灌浆期,可望会取得大丰收!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有好的旱碱麦品种和对路的技术支撑,更得益于党的“三农”好政策。此次播种的小麦,公司选用的品种为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优质旱碱麦品种沧麦6002、沧麦15、16和乐土808等,这些品种均具备适应性好、抗逆性好及优质高产等特点。针对“土里捂”晚播麦示范推广的返青期镇压、沟施追施速效氮磷(钾)肥、关键时期起身期浇水及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实行促控结合、一促到底的技术措施等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的旱碱麦“土里捂”在浇水的情况下可望实现亩产量900斤左右的好结果。

该公司万亩苜蓿和旱碱麦项目的实施,将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农业开发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对拉动周边村庄就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化,惠及项目区农户起到积极作用有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座谈会后,老科协一行在对旱碱麦种植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和指导,席国成在考察中对旱碱麦种植、病虫害防治、防倒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公司领导对老科协一行及老专家无私、细心的技术指导表示感谢,将按照专家们的建议做好旱碱麦收获前各项管理工作,并约定今后与沧州职院老科协加强联系,为旱碱麦、苜蓿种植加工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沧州职院老科协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市老科协组织的活动安排,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开展科普系列活动与技术服务。下一步,协会将以课题调研、技术培训、农技推广等,有效促进企业科技水平、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增加企业竞争力等。定期组织专家联系服务会员单位,随时收集会员单位的反馈意见,了解其对科技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掌握会员单位和对接企业总体情况的前提下,分别针对共性或个性问题进行专家会商、会诊,进一步发挥好科技社团的平台作用和职业学院教育及人才优势。用科普力量、余热生辉的情怀担当作为,更好地发挥三个助力作用,服务广大公众,为建设沧州沿海强市贡献老科技工作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