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用好活教材 助力破双难 | 我院举行优秀校友报告会

2024年06月19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破解用工难就业难问题,帮助在校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6月18日下午,我院在实训C座多功能会议厅举行主题为“基层奋斗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的优秀校友报告会。学院党委书记宋忠秋,党委副书记靳洪奎,党委委员、副院长崔学强出席会议。党委委员、副院长张虹主持会议。党委委员刘杰、王福良、刘世元,各系(部、学院)负责人,就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报告会邀请2012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刘爱菊、2019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乔晴晴、2022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张海彬回到母校,分享他们在升学、创业、求职中的成功经验。

宋忠秋出席报告会并讲话

宋忠秋表示,三位优秀毕业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结合个人求学、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同大家现身说法。他们的宝贵成长经验是活生生的教材。刚才的分享为处在十字路口迷茫的学弟学妹们点亮了明灯,指引了前进方向,让现场的师生深受感动。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他们的成长经历,印证了两方面不容置疑的答案。一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要认清自己、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总有一条适合你。不管在哪一行,只要靠辛勤努力获得的成功,都值得称赞、值得骄傲。二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平常的成功背后,都要承受泪水和汗水,才能收获回报。在报告会前,院领导和三位优秀毕业生进行了简单交流。从交流中得知,爱菊同学在攻读博士期间,有时一天只睡不到1个小时,她能从一名普通的专科院校学生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可想而知,背后一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宋忠秋强调,成功人士往往具备五个方面优秀的内在品质。有志向、知进取。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要成事,首先需立志。还须明白,躺平换不来成功。要始终保持向上的、积极的态势。这是成功的基础。有毅力、能坚持。有了目标之后,唯有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不动摇、不懈怠,咬牙坚持、勇毅前行,方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能吃苦、踏实干。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青年一代普遍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更别谈受什么罪。可是,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踏实干、不浮躁,一步一个脚印,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像今天来到现场的三位校友,他们如果不能吃苦、浮浮躁躁,中途就会退场,走不到现在。明大势、有自知。明大势就是要明国内外大势,在就业方面,要认清国家形势,就业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唯有认清形势,方能清晰认知。大家要“降格以求”,这里所说的“降格”是指降低过高的心理预期,如此,接受度自然提高,就业就不存在那么大压力了。懂感恩、知回报。同学们要感恩党和国家、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党和国家庇护着大家,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大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让大家能安心学习、进德修业;感恩学校教授大家知识和一技之长,使每个人都有饭碗子;感恩父母,把大家养育成人,铺就成才之路。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床前尽孝、侍奉父母是孝;勤奋努力,有稳定经济来源,即使没有父母这把伞,也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更是孝。如果从孝的高度来看待就业,同学们靠个人立身自食其力,让父母放心。

宋忠秋就解决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提出了三点工作要求。

要将优秀校友宣讲报告常态化。继续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传经送宝,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优良素质润物细无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入心入脑见行动,这也正是报告会的目的和要义。

要进一步将思政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做深做实做出成效。坚持思政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专业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将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融入各门课中,如盐化水,不断探索,守正创新。教做人,正三观。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言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教给学生吃苦耐劳。教学生吃苦就是对学生最大的疼爱。希望学生未来能够享受美好生活,少走弯路、不栽跟头,从现在开始就要教育他们学会吃苦。教人生规划,正就业观。要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扭转就业难和用工难之间的错位,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改变学生的认知偏差。教一技之长,正成才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都需要能工巧匠、技术技能人才做支撑。当前,职业教育备受关注,学校义不容辞扛起育人之责,培养学生学到一技之长,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

要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打通渠道。学校在家长、企业之间搭建起密切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好纽带作用。要有所作为,开拓市场,夯实前瞻性、务实性、高效性的校企合作,持续为学生开拓好就业市场;学生要早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实践,提前认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减少落差、偏差,实现平稳着陆;就业服务中心要多搜集掌握就业信息,及时向学生推送,帮助学生做好研判。

报告会上,三位校友分享了在校时的难忘经历、奋斗历程以及宝贵的人生感悟。他们用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在场的学子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指引。

2019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乔晴晴

2016年,我满怀欣喜与期待步入沧职,开启未知又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生活。大一,我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和各种活动,还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大二,为了让自己的舞蹈功底更上一层楼,每天,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C座的大厅里练舞,我深知,努力,是一种习惯,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要做给谁看,而是要让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力。这年,母校好像看到了我的努力,她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展示平台。这年,我还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个转折点——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刚开始只有8个孩子,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孩子们越来越多。还记得舞蹈班的一个孩子是乡镇上的,每次爸爸都风雨无阻地骑摩托车来送她,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在乡镇办一个舞蹈班,让乡镇上的孩子也能学习舞蹈。这一次我选择了和一家幼儿园合作招生,克服了重重困难,舞蹈班终于办起来了。那时,周一到周五我在学校上课,周六日给小朋友们上舞蹈课。累并快乐着……

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事业也在平稳发展。这期间我被学校评为“创新创业之星”。2020年我成为盐山县的一名乡村教师。2021年我通过两场教资考试,并完成了一年拿两证的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站上了属于自己的领奖台,获得了盐山县中小学第十三届班主任素质大赛一等奖、2023年盐山县中小学师生演讲大赛一等奖、2024年杨集镇幼儿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2024年盐山县幼儿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

今天,我想告诉大家,无论你们将来选择哪条路,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轻易放弃。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请记住,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2022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张海彬

妈妈跟我说:“好好学一门技术,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现在我依然记得刚进入学校时稚嫩的自己。为了提升锻炼自己,我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志愿活动。担任化工1901班班长是我自信扬帆的一个起点,领导老师对我的鼓励以及同学们对我的认可,让我对这项工作充满信心和干劲。大二,我竞选成为系学生会主席,并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2019年10月,我向学校递交入党申请书,2021年12月,确定为预备党员。

2021年7月,我入职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培训后我被分到新建的环己酮二期车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监督工人工作,把控好每一根螺栓、一个阀门、一根管线。我知道,只有把前期工作做好,才会有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投产之前,公司组织我外出学习装置的实际操作,让我有了对装置的全面认识。得益于我在学校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我能快速掌握装置的实际操作。我对工作的态度是“在岗一分钟,精神六十秒” ,正因如此,我得到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2023年3月,我被公司任命为车间主操,并且开始带徒弟。

2012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刘爱菊

2009年我考入畜牧兽医系,在沧职的三年时光中,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收获了令我受益终生的精神力量。在最初来到学校的那一刻,我就想好了一定要接本,如果可以的话,我一定要上到博士后。当然,那时候,所有的想法都只是梦想。2012年通过专接本考试,我考到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读完后,考取了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期间,我对每一年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明确规划,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继续攻读本专业的博士,考博也遇到了挫折,考了两次才考上。专科3年,本科2年,硕士3年,博士3年,经历了24年的求学历程,终于红袍加身,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博士毕业后,正好赶上母校引进人才,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为母校贡献自己绵薄之力的机会,回来的初心就是为母校的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我博士毕业之时,中国农业大学一位老师与我取得联系,希望我能考虑做他的博士后,因为对科研工作的热爱,2022年进站中国农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此,我想告诉同学们,你只管努力,因为越努力,越幸运。

从职场生涯的拼搏进取,到学术研究的深入探索,三位校友的精彩讲述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在场沧职学子前行的道路。

宋忠秋为优秀校友颁赠纪念奖牌、荣誉证书

此次优秀校友报告会,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传递与智慧的碰撞,更是学院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学子们纷纷表示,深刻感受到优秀校友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将以优秀校友为榜样,努力拼搏,在未来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