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宋忠秋讲授思政课,勉励大家全面塑造自我,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2024年05月31日 浏览量: 来源: 作者: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5月31日,学院党委书记宋忠秋为青年师生讲授思政课。他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寄语广大青年师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面塑造自己,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思政课上,宋忠秋深入分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阐述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勉励青年大学生从明大势、立长志、敢担当、强意志、懂包容、长本事等六个方面,做好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全方位准备。

宋忠秋指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青年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明大势就是要正确观察、准确判断国内外形势,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明大势,才不会迷失方向;明大势,才能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养家国情怀、关注时事、提高“政治三力”,跟上时代步伐,既读圣贤书,更闻窗外事。

宋忠秋和同学们分享,“雄鹰有它的志向,是成为天空的霸者;雄狮有它的志向,是成为森林之王”。要早立志。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同学们要在青年时代树立远大理想,锚定前进方向。要立大志。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都志存高远。不想跑第一的人永远得不了第一。青年绝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要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定位,认定目标,坚定不移走下去。要体现在行动上。刻苦学习、苦练本领,持之以恒、发奋图强,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宋忠秋指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向来不缺乏埋头苦干的人,也不缺乏为民请命的人,更不缺乏那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青年有担当,于国于家都至关重要。实现强国伟业的艰巨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同学们肩上。他从激发担当精神、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冲上去等三个方面,激励同学们勇于承担使命和责任,练就一个能担事的宽肩膀。

宋忠秋强调,强意志的第一层意思是青年人要提高逆商。尽管世界局势变乱交织,但是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大部分同学条件都很优渥,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失败,容易缺乏抗压能力。他列举了历史名人和我院现代服务管理系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刘宇同学的故事。鼓励同学们要把“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作为人生信条,修炼强大内心,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强意志的第二层意思是青年人要“自找苦吃”。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他以沧职青年西部援疆集体为例,勉励同学们在思想上要“准备吃苦”,在行动上要“自找苦吃”。在吃苦中,锻炼意志、强壮筋骨。

宋忠秋指出,包容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同学们从小到大受到父母、家人的格外疼爱,容易形成过于自我的性格,看别人问题多,看自我问题少。未来走入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不懂包容、不会包容,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就会成为成长路上的障碍。要加强自身修养,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宽广的格局,善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宋忠秋强调,别人的屋檐再大,也不如自己有一把伞。自己有本事,谁也拿不走。要修身。自古以来,修身便是每个人获得提升的必要途径。同学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约束自己,筑牢道德根基,做一个合格的人。要学习。学不可以已。同学们要惜取少年时,在书香校园孜孜不倦地学习,不辜负家人的期望、学校的培养,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要专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同学们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要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终一生。要实践。同学们要走出去,尽早接触社会,学好一技之长,多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知行合一,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四梁八柱。

宋忠秋说,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要以新时代好青年标准锻造自己,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绽放光彩。最后,宋忠秋带领师生齐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思政课在朗朗诵读声中结束。

党委委员、副院长崔学强,党委委员刘杰、孙向华,思政课教师、学生代表参加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马桂芬主持思政课。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